2016年6月3日

台南樹下人情味

成功大學榕園

前陣子遇到了亂流,怵目驚心的新聞一則一則爆出,我才了解,沒有一間公司是不會倒的道理,而這樣的遭遇,真實的發生在我的生活裡。慌亂之下,我開始準備找工作,這時剛好有一個進入半導體外商公司的面試機會,薪水很高,但生活也會變得很忙祿。我很猶豫,怕繁忙的工作會讓我不得不放棄創作。面對人生的選擇,我一直在掙扎,但在最後一刻還是想通了。面試時,向對方表明自己無法配合公司的工作地點調動。 於是我沒被錄取。 離開那扇華麗的大門,反而鬆了一口氣。因為,我已經再也無法離開畫畫了。

2016年3月30日

台南謝宅



台南謝宅
台南市南區鹽埕路
水彩 79X39 cm

在台南的南區,過了黑橋牌香腸博物館,有塊彷彿被時光所遺忘的小區域,這裡還保留著紅磚厝與洗石子老宅交錯在一起的景緻。多虧朋友邀請,我在早上拜訪了他的老房子,才發現了有著這麼一個不同面貌的台南。

2016年1月30日

台南永樂市場街景


台南市國華街三段  56*29 cm 水彩紙本

第一次來到永樂市場,完全是出於偶然的,亦或是ㄧ種不期而遇。四年多前的一個禮拜五,傍晚天空的黃昏色彩在黑夜的到來中微微轉紫。下班後,正打算前往成大帶水彩課,同事A君剛好也要到成大附近,順便介紹了我一間台南有名的燒肉飯。因為他的臨時起意,我第一次到永樂市場吃小吃,而市場對街的永樂燒肉飯,成了我對它的最初印象。

2015年12月22日

郭柏川故居的九重葛



郭柏川故居的九重葛
台南北區公園路321巷
水彩 56X29 cm

樓下鄰居的陽台種了一株九重葛,桃紅帶點紫色,煞是好看,每次出門,總讓我不由得偷偷欣賞。週六早晨是個陽光明媚的暖冬,一掃連日陰鬱,有著難得的好天氣。原打算探訪全美戲院前的統領巷,行經公園北路旁的舊宿舍群,卻改變了心意,驅車鑽入巷道,停在321巷前。我想,再看一眼郭柏川故居前的九重葛。

即使在冬至將近的時節,老房子的庭前仍盛開著豔麗的桃紅色,這樣的色彩,和初夏的花況並沒有太大的不同。應該是九重葛性喜高溫,四季都可開花,而南部溫暖的冬天延長了花季,所以才能在十二月看到漂亮的花朵。

2015年12月3日

時光凍結之地。石鼎美古宅



時光凍結之地。石鼎美古宅
台南市西門路二段225巷4號
水彩 54X26 cm

才進來,我便愛上了這裡,一個圍繞在水泥叢林裡的時光凍結之地。

台南的冬來得慢,這陣子寒流來襲,才略有秋冬之交的蕭瑟。不過從節氣來看,十一月底已過小雪,在北方,飄著雪片的白色世界正要展開。稍有涼意的早晨,卻有著溫暖的陽光,驅走了寒氣。趁著好天氣,帶著畫具探訪了隱藏在郭綜合醫院大樓後巷的「石鼎美古宅」。

我找不著古宅的入口,後經一位好心的老先生指點,彎進一條平凡的巷道,然後再轉個彎,才找到了它。走入院子,映入眼簾的,是一個綠意盎然的世界,陽光灑落,微醺著些許的綠,疊在腳下起起伏伏的灰紅磚瓦上;大街的吵雜聲偶爾傳來,在耳邊圍繞,淡淡的。古宅就靜悄悄的住在這樣一個恬適的小天地裡。讓我想起了前陣子探訪的杏林醫院。不同的時代,同樣的感覺,繁華過後,只剩殘跡。

2015年11月15日

繪台南專輯:安平舊聚落(延平街殘跡)



三百年前的安平是座孤島,隔著台江內海與台灣本島相望。一六二四年,荷蘭人來了,在這裡建立起遠東貿易據點,著名的熱蘭遮城(今安平古堡)與城東的大員市鎮,始建於荷蘭人來到台灣的第六年(一六三〇年)。當年的大員規劃了三條東西向互相平行的街道,分別為寬街(今延平街)、新街(今效忠街)與北街(今中興街)。寬街是台灣的第一條街道,寬二至三尺,由石板鋪成,為明末清初時島上最繁榮的商業區。

荷蘭、明鄭、清領時期是寬街的黃金時代,由於靠近安平港,這條大街熱鬧了幾個世紀,直到台灣的行政經濟中心北移,與安平港道的淤塞,才逐漸沒落。進入日治與民國後,都市的風貌改變了,汽車的出現讓城市需要更寬敞的道路。於是,承襲古代規劃的寬街退化成了只容行人與腳踏車穿梭的曲折小巷。不過,現在的安平已經找不到那條瘦窄的寬街了,取而代之的,是拓寬過後,遊客如織,在台灣ㄧ窩瘋老街熱潮中,過度商業化的「延平街」。自此,寬街失去了與歷史的記憶連結。

2015年10月26日

繪台南專輯:古溪旁的小時光(路線之三:水流觀音街)



清領時期,德慶溪在蕃薯崎有條支流往南,古稱枋溪。枋溪在清水寺又展開為山仔尾溝與溝仔底兩條小分流。如今,曾經的溪流早已箱涵化,成了巷弄底下的暗渠,被遺忘在陳舊的地圖裡。

古地圖台南城圖裡有條清水寺街,得名於一旁的清水寺。古街就緊鄰著枋溪的支流溝仔底,百年過去了,清代成排的木造街屋依然留存著,深刻的歲月紋理如老人臉上的皺紋般,蔓延著,讓這裡顯得古味盎然。清水寺街又名水流觀音街,故事源於清乾隆年間的一場大雨,雨後暴漲的溪水將ㄧ截酷似觀音菩薩的漂流木沖上了枋溪岸旁,當地里人將枯木雕成「水流觀音」,並祀奉在寺內。從此,清水寺有了兩個主神,水流觀音成為主祀,清水祖師降為配祀。因此,清水寺有了富有禪意的門楣,「寶筏渡川」,而一旁的街道也有了新的別名,「水流觀音街」。我由開山路的巷口沿路探訪了這塊區域。

繪台南專輯:古溪旁的小時光(路線之二:番薯崎)



陶淵明的飲酒之五有一句:「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大意是說若心境若能遠離人事的煩雜,即使居處鬧市,一樣能感受到寧靜。走進台南舊城巷弄,大街上車水馬龍的鬧聲逐漸淡去,只留下老房舍裡的稀疏的細語,讓我感受到了平靜,這樣的平靜雖然是外在環境所造成,但也和陶淵明在詩裡所描述的感受,相去不遠。

繪台南專輯:古溪旁的小時光(路線之一:吳園)



許達然的『台南街巷』裡有段話「沿民權路去社教館聽音樂,踱到館後,豁然看見小池,池邊疊石,池上亭榭。我喜歡那原是道光年間建的吳園遺址的清幽,假日常去胡思亂想。」吳園現在已成了台南舊城的熱門景點,我也曾感受到一樣的清幽,但是在傾盆大雨下,遊客稀少時。

繪台南專輯:古溪旁的小時光(前言)




消失的河川,隱入角落的歷史

德慶溪是清代府城重要的河流,起源於今成功大學一帶,沿著緩坡,往西流入台江內海。隨著台江內海的陸化,出海口逐漸西移,日治時期德慶溪仍然存在著,但下遊河道已經與現今的台南運河平行,最後注入鹽水溪。德慶溪的消失是逐漸累積的過程,河流的淤積讓水運失去了作用,城市的發展需要更多的道路,於是,如掌中紋理般,曾在府城彎延曲折的德慶溪便被犧牲了,箱涵化成了大街小巷底下的排水暗渠。唯一殘存的痕跡,只能由市區裡高低起伏的街廓中略探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