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0日

新加坡速寫散步-舊聚落篇 (2014.04)


以前曾和家人去新加坡旅遊,當時還小,而且走的都是遊樂場路線,所以對這座城市的印象已經變得很模糊了。這次利用到新加坡出差的機會,多留了一個六日,拎著畫筆,邊散步邊寫生,記錄在新加坡的所見所聞。

為什麼選擇手繪來記錄?在科技進步的現代,拍攝照片是一件簡單又迅速的事情。這樣的便利,在某種程度上反而使我們錯過了仔細觀察周遭人事物的機會。相反的,作畫時往往需要花上一些時間紀錄,這樣更能夠好好的品味旅行的趣味。此外速寫也能夠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總是會有好奇的路人停下來和我聊天,或是彼此留下聯絡的方式,交個朋友。這讓單純的旅行又多了一份期待與體驗。於是速寫逐漸變成了旅行裡相當重要的元素。

新加坡古稱淡馬錫,在西元三世紀時已經有人居住了。19世紀英國殖民者萊佛士爵士登入後被納入英國殖民統治,和馬來西亞的檳城與馬六甲組成海峽殖民地,二戰後則脫離馬來西亞獨立為城邦國家。由於曾經是英國在東南亞最重要的據點, 這裡擁有大量的西方建築,西式的飯店,政府大樓,教堂與一般民房在隨處可見。市中心則是由現代摩天大樓組成大都會的天際線。新加坡的人口組成複雜,除了主體的華人外,還有馬來人與印度人,不同族裔有各自的傳統文化,這些都構成了速寫的絕佳題材。因此我將遊記分為兩篇文章,這篇將介紹從前華人,印度人,回教徒的聚落。另一篇則是介紹英國殖民痕跡,以及現代化的國際大都會。

關於海峽殖民地,有興趣的人可以看之前寫的兩篇檳城的速寫遊記:
2014.01.16~17-檳城: 喬治市
2013.03.20-檳城半天小旅遊 



我將新加坡速寫遊記分為兩篇文章:
(1) 舊聚落篇
(2) 市中心篇

本篇遊記的章節:
(1) 速寫用具與經驗分享
(2) 行程規劃
(3) 牛車水 (華人)
(4) 小印度 (印度人)
(5) 甘榜格南區 (回教)


速寫用具與經驗分享



調色盤與水筆
水筆為一種把裝水的容器與尼龍筆毛結合在一起製成的筆。用手按壓筆桿即可擠出水來溶解顏料,不需要攜帶水桶即可以直接描繪。水彩的部分則使用便攜式水彩盒,能夠讓我單手同時持握畫本和調色盤。這兩個工具都大幅增加了作畫的方便性。

速寫本
這次我使用了自製的速寫本,同時將大小不同尺寸的紙整合在一起方便作畫。小尺寸的紙用來做快速的紀錄,通常是一些小物或是簡單的景色,作畫時間會控制在10分鐘左右。正常尺寸的畫紙是速寫的主力,一般的作畫時間是25~45分鐘不等,要根據主題還有細緻度來決定。最後我還準備了長條形的全景尺寸,用來畫廣闊的視野。





行程規劃
下面為行程規劃,每天早上從Woodland搭乘捷運到定點後就開始全程步行。新加坡的捷運和台北捷運很像。費用方面,遠程約2.5塊,市區內移動則是1.5塊左右,相對於動則20幾塊以上的計程車而言,算是相當便宜了。



牛車水 (華人)
牛車水是新加坡歷史上最重要的華人聚集地。在元代已經有華人社區的存在。19世紀時,隨著從中國南來的華人越來越多,英國當局將新加坡河西南部沿駁船碼頭一帶的地區劃為華人居住區。由於當時還沒有自來水,全島所需要的水都得用牛車汲水載到此,於是就有了牛車水這個地名。

星期五早上開完會後,我搭乘計程車前往牛車水開始為期兩天半的速寫散步。路途上看到了色彩豐富的西式洋房,其實這樣的老房子在新加坡市區隨處可見,和檳城非常類似。



途中經過一棟有著濃濃中國風的大樓



走了一段路,來到牛車水的市集,裡滿滿的都是人潮,相當熱鬧。找了個點停下來速寫這。速寫時和一個美國遊客聊了一下,對方還很專業的拿了單眼拍我作畫的樣子,或許某天可以在網路上看到這張照片也說不定吧!





沒過多久,天空下起了雨,我趕緊躲到榴槤攤販的棚子內。大雨沒有澆熄遊客的興致,巷弄依舊擁擠。

  


牛車水裡頭有一座雄偉的佛教寺廟”佛牙寺”。這座寺廟建於2002年,融合了佛教曼陀羅與中國唐朝的建築風格。此外也相當的現代化,天氣炎熱時可以躲到裡頭吹吹冷氣納涼。






參觀完寺廟後沿著路散步。路旁的西式建築,現在是夜總會

延著路往前走還可以看到其它的西式民房,畫完這張畫後才回宿舍休息
這是作畫過程:2014.04.11-新加坡老屋速寫




(4) 小印度 (印度人)
小印度是新加坡的一個南印度泰米爾人社區。雖然現代新加坡已經沒有從前英國時期的種族隔離政策,但為了保存文化,許多印度人的商業活動還是都集中在小印度。這裡有各種傳統的印度服飾,飲食及商品。隔天早上搭乘捷運到武吉士站.然後再步行到小印度區,在這裡待了一整個上午才離開。

路途中經過的一座清真寺


記得後來和一位印度的客戶吃飯時靠著當時在小印度畫的作品成功開啟了話題。由於他以前在新加坡讀書,所以幾乎都認得我畫的每個地點,話夾子一打開很快就和我聊了起來。他看到這張畫時說這是他以前在新加坡讀書時假日常去的地方,不過他覺得新加坡的小印度區沒有很道地,算是有點新加坡變種的感覺。








我發現檳城和新加坡的小印度區裡都會有這種販賣顏色鮮豔花朵的小販,或許是用來參觀寺廟時戴的裝飾品吧?





這裡的建築也是西式洋房,和牛車水的房子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住在裡頭的人。這時正下著大雨,我躲在組屋的走廊作畫兼躲雨,嘗試在這張畫裡畫出下雨的氣氛。






下午天氣稍稍放晴了,我散步到小印度區北邊的地方參觀有名的斯里尼維沙柏魯瑪興都廟 (SriSrinivasa Perumal Temple) 。這座寺廟是在1855年由泰米爾印度教徒所搭建,供奉的是善良慈悲的宇宙神柏魯瑪 Perumal。南印度興都教的特色是雄偉的塔門,塔門上頭如中國傳統寺廟的飛簷般,有著許多的神像雕塑。即使不太了解教義,但光欣賞這些雕像就已經很足夠了。





我脫了鞋子走進裡面參觀,這是牆壁上的浮雕





參觀完興都廟後,沿著路走回武吉士捷運站。這附近有一個室內商店街,其熱鬧程度一點也不輸給台灣的夜市。我找了個好位置,開始速寫熱鬧的人潮。作畫時不斷有路人停下腳步觀看,儘管族裔不同,但人們都以共同的語言”微笑”來表示他們的讚美,這對我來說已經是最棒的紀念品了。





甘榜格南區(回教)
甘榜哥南區 (Kampong Glam)又稱為阿拉伯區,原本是河口的小漁村。這裡吸引了許多來自於馬來西亞,印尼,和中東的穆斯林商人和移民,成為具有中東異國情調的區域。

沿著橋北路走到和阿拉伯街的交會處,映入眼簾的是雄偉的蘇丹清真寺(Sultan Mosque) 。巨大的金色圓頂是其一大特色,這是新加坡最大的清真寺,為從前為了彰顯蘇丹國王功績而興建的清真寺。





蘇丹清真寺附近有一條街道,兩側都是露天餐廳或是Bar 。或許是因為西方人很多的關係,新加坡很多這種風格的店,晚上在這裡點些菜,再配一些啤酒,相當的有氣氛。





接著來到哈芝巷。這邊雖然是巷子,但也是相當熱鬧的一個購物區。巷子兩側是餐廳與服飾店,以及販賣特色商品的小店。其實我對於購物沒有什麼太大的慾望,在這邊逛了逛,就回宿舍了。









這張是走回捷運站時畫的,靜謐的巷子沖淡了大街的人聲鼎沸。(遊記完)






3 則留言:

  1. 你好:)无意中逛到了这个博客,非常喜欢关于新加坡的速写创作!您是否介意我将您的作品分享到我的博客和微博呢?我的官方博客和微博名称叫做【新加坡Go】,是专门介绍关于新加坡的旅游生活资讯。相信您的作品一定会受到读者的欢迎!我一定会注明出处并署名作者姓名。不知是否有这个荣幸呢?谢谢:)

    回覆刪除
    回覆
    1. 您好
      很謝謝您喜歡我的作品
      分享到您的部落格沒有問題的
      能否請您將微博的連結給我嗎
      我可以上去看看

      刪除
    2. 好的没问题!博客链接是【http://www.xjpgo.com/】;微博的话只需要登录新浪微博【www.weibo.com】然后搜索用户“新加坡Go”就能够找到了~
      非常感谢:)))

      刪除